-
历史组郁文革老师特评为上海内保工作先进保卫干部2024年1月历史组郁文革老师特评为上海内保工作先进保卫干部。
-
历史组评课活动2024年5月在市三女中文科组评课活动中,历史组邀请了上海中学的资深历史教师刘庆刚老师进行点评,刘老师充分肯定了朱文静老师的这节《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他的点评切中要害,分析的深入透彻,并且提出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建议,对我们改进教学很有帮助。刘老师还做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深度学习——以高三历史等级课教学为例》的讲座,历史组老师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
历史组俞文晶老师荣获区全员导师育人案例评比(高中组)三等奖2024年3月在长宁区“走向卓越”教师育德素养评比活动中,历史组俞文晶老师的《见与不见 大鱼港湾都在那里》荣获全员导师育人案例评比(高中组)三等奖。
-
历史组朱文静老师荣获区学科德育优质课评比(高中组)一等奖。2024年3月在长宁区“走向卓越”教师育德素养评比活动中,历史组朱文静老师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荣获学科德育优质课评比(高中组)一等奖。
-
历史组周蓉老师荣获区建班育人方略评比三等奖(高中组)2024年3月在长宁区“走向卓越”教师育德素养评比活动中,历史组周蓉老师的《建和谐集体,育优雅女性》荣获班主任建班育人方略评比(高中组)三等奖。
-
2024年4月18日历史组朱文静老师参加了延安中学举行的高中历史教研活动2024年4月18日历史组朱文静老师参加了延安中学举行的高中历史教研活动,聆听了晋元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邹玉峰老师进行等级考小作文教学的讲座,受益匪浅。
-
2024年4月11日历史组周蓉老师参加上外附中组织的联合教研活动2024年4月11日历史组周蓉老师参加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组织的联合教研活动,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收获颇丰。
-
2024年上半年历史组俞文晶老师在AI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2024年上半年历史组俞文晶老师在AI实验室进行教学活动,参与课题研究。
-
王海萍老师分享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备课经验2023年9月21日,长宁区高中地理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在区教研员的主持和指导下,我校王海萍老师代表高三地理组分享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选必3》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备课思路。
-
长宁区卓越教师培育发展室为潘敬芳校长与王海萍老师授牌2023年12月28日,承担使命责任,培育卓越教师——长宁区卓越教师培育发展室授牌仪式暨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会上陈颖副区长、熊秋菊局长为27位特级正高级教师颁授卓越教师培育发展室铜牌。我校潘敬芳校长获得教育管理(地理)学科发展室铜牌,王海萍老师获得地理学科发展室铜牌。
-
张欣怡老师参与2024年长宁元旦迎新跑2024年1月1日,地理组张欣怡老师参与由长宁区体育局、长宁区总工会主办的2024年长宁元旦迎新跑。
-
我校与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三地理跨校联考2023年12月,我校与延安中学展开高三跨校联考活动,在张李华副校长的指导下,两校高三地理教研组就学生在本次考试中的情况做了深入交流。
-
王海萍老师参与并指导的长宁跨校团队荣获2023年上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高中地理组一等奖2023年3月至10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举办了上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2023年上海市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涉及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历史、初中地理、高中思想政治、高中历史、高中地理6个学科段。经各学科段专家组初评与复评,最终评出一等奖24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36个。我校王海萍老师与张欣怡老师作为长宁区地理跨校团队的成员,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与各校优秀教师共同配合,荣获高中地理组一等奖。
-
王海萍老师在“长宁工匠”培养选树活动中,被命名为2023年度“长宁工匠”2023年9月,由上海市长宁区总工会举行的“长宁工匠”培养选树活动中,我校王海萍老师被命名为2023年度“长宁工匠”。
-
朱文静老师参加德育实训基地开课活动2023 年 10 月 11 日下午,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第二场人人开课活动在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顾云深教授,基地主持人周靖老师、罗明老师,长宁高中历史教学研究工作室施洪昌老师、长宁区高中历史教研员吴笛老师、区初中历史教研员黄怡华老师莅临指导,部分长宁区初高中历史教师和基地学员参与了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上半场由朱文静学员进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课的教学展示,广受好评。下半场由顾云深教授做《近代欧洲扩张的动因和影响》的专题讲座,各位老师收获颇丰。
-
朱文静老师荣获“第五届长宁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一等奖朱文静老师荣获“第五届长宁区教育系统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一等奖
-
朱文静老师荣获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朱文静老师荣获第五届上海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综合类)三等奖
-
导师故事——王海萍老师导师故事: 2022年寒假过后,高一年级在学校德育处指导下,全面实施了“全员导师制”工作。根据学生第一意向,身为导师的我一下增添了八个宝贝,激动过后也不免有了丝丝忐忑。作为一名已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如何与00后无缝沟通,匹配于这些宝贝对我的信任与期待?也曾私下悄悄与部分宝贝们的爸妈和班主任联系,侧面了解她们不同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甚至欢喜忧愁,开始未雨绸缪导师制工作。却不料一场疫情突如其来,全市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停课开启居家学习的模式,而我还未认全八宝的长相,还不能将长相与姓名全部准确地一一对号入座,这下怎么办?今后居家如何开展导师工作?不安、焦灼又汹涌而来,调息、冷静、大脑迅速运行……“解忧消愁、自娱自乐、互助共进、乐观健康”,这16个字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可以此作为开展导师制工作的目标。清晰目标后,我适时组织八宝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导师制工作。召开见面会,理解目标,拟定群名随着全市阳性感染者数字的不断上升,联想到2020年上半年居家学习的日子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意识到导师在疫情中的重要性,于是我急中生智利用全面停学前最后一天的在校时间,紧急召开了八宝“见面会”,会议主攻方向很明确,解决“脸盲症”、安抚八宝情绪。认识八宝,组建团队在一番自我介绍中,我帮助八宝相互认识,也同时让她们充分了解我的导师工作意图“解忧消愁”,以及团队的活动目标“自娱自乐、互助共进、乐观健康”,然后为便于相互认识后参与疫情中的互助共赢活动,我面对面组建了微信群,再引导八宝们在现场互拍一张大头像上传,群里昵称暂定为“三位数学号+姓名”,由此顺利消除了彼此的陌生与矜持,也同时完美解决了可能存在的“脸盲症”。集体商议,拟定群名市三女中食堂在长宁教育单位中素来有口皆碑,尤其是“八宝饭”这道点心,因其貌美料足、不甜不腻、口感丰润,好评如潮。恰好我导师团中的宝贝就是八个,因此我提议群名,就叫“八宝饭”,一提出即获全票通过。于是我又暗自筹划,是否之后的群成员的昵称也可以演变为莲子、红枣、金橘、桂圆、樱桃、冬瓜、薏仁、瓜子?解忧消愁、自娱自乐、互助共进线上教学正式开始后,基于疫情中居家学习可能产生的各种困扰与困境,“八宝饭”群会定期借助腾讯会议开展“聊嗨”活动。为激发八宝畅聊兴趣,我会事先通过参与班会、私下沟通、学生问卷反馈,收听收看“市民与社会”“上海发布”等多渠道,从中了解疫情中的各种热点与微光,围绕学习与生活,事先推出若干话题,如:居家学习中最得意或最烦心纠结的事是什么?结合自身体验,评一评在线评估的考试形式?谈谈本次疫情带给你的最大感触与启发是什么?你在疫情中最想感谢的是谁?说说你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什么?……作为八宝的导师,我更愿意自己成为她们中的一员,能亦师亦友,所以每次话题分享时,我都会参与其中,选取1-2个话题进行抛砖引玉,满足八宝喜欢八卦的需求。聊嗨时,八宝会开启视频,需要时会共享屏幕,共享电脑声音,甚至弹弹幕,互动批注一下。八宝共同反映:“聊嗨”是学习之后最轻松愉快的时刻,能敞开心扉,实话实说;能相互欣赏,也能一起吐槽,那一刻时间过得好快。针对八宝在分享中所提出的问题,除了当场一起出谋划策予以解答外,针对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或个别宝的情绪困扰,我会另外再找时间单独与该宝互动解答与疏解抚慰。再回首“八宝饭”云上约会的时光,我发觉一场疫情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相互信任,教学相长、互助共进,一定能助力八宝安全健康地走出疫情困境。
-
2021学年历史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主题:家族与时代选题1:根据家谱、日记、书信、照片以及家人回忆等史料,探寻家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比如,祖籍在哪里?祖辈何时来到上海?祖辈为何来到上海?祖辈从事什么职业?祖辈在上海打拼与发展的经历有哪些?家族的发展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等等。选题2:根据家谱、日记、书信、照片以及家人回忆等史料,以家族中一位重要人物为中心,对其事迹进行整理,并探究个人、家族与时代之间的关系,等等。选题3:根据家谱、日记、书信、照片以及家人回忆等史料,以家族中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器物为中心,比如文物、奖章、证书证件、货币、票证、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等,透过这些器物探究家族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
2021学年地理项目化学习活动基于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理念,高一史地在线教学中适时融入简便易行的动脑动手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科魅力。例如高一地理围绕学习主题“土壤与植被”引导学生开展了系列小区“拍一拍、查一查、做一做”的活动;围绕“人口”单元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撰写“家庭人口迁移情况” 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