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践行实验、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6 12:47:03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492

  2020年11月5日下午,“创新课程的实验开发与持续发展”——市三女中《教育剧场》课题经验交流研讨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科研室主任沙龙活动在市三女中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承办,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冯明主任主持本次活动。

  本次课题交流活动聚焦如何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校本课程,探讨通过教育科研提升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办学品质的有效路径。市三女中《教育剧场》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科院第六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来自全市各区分管高中的教育科研员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科研室主任共70余人,齐聚市三女中,以该成果的课题经验为基础,探寻创新课程有效、持续开发的科研路径。

     《教育剧场》课程团队以《集体即兴定格:意外》为课题进行教学展示,通过引入“定格”这一戏剧元素,以“起因定格,高潮定格,结局定格”来引发学生思考她们所面对的社会、校园中的真实问题,在静止的定格画面中尝试加入意外(逆转)的戏剧元素,推进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多元分析与情感、价值方面的积极评价。

      长宁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季晓军主任对《教育剧场》课程课题进行推介,提出《教育剧场》课程的成功在于其与学校悠久历史文化的高度匹配,具有高度实用的创新价值以及得益于学校多年来营造的良好教育科研生态。

      徐永初校长作主题报告,介绍了《教育剧场》创新课程十年的探索历程,从“在文化传承中生发创新实践、在践行实施中体现育人价值、在科研伴行中推动长效发展”三个方面分享了课程研究的创新性、实验性和持续性。生动地展现了课程对于学生激活思维、学会合作、提升自信、培养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育人功效。如此的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体验情感、认识社会,激活动力、迁移知识,在与他人多种关联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由此促进学生内心的升华和变化。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课程研究团队围绕同行提出的“科研如何伴行课程改革”这一问题,提出科研在课程创新发展中应立足师生需求,给予课程情境创设指导、多元资源建设、教学形式创新等方面的支持。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莉莉副主任对《教育剧场》课程研究给予高度肯定,指出《教育剧场》课程不仅是戏剧,更是对话;不仅是戏剧,更是跨学科融入教育的探索;不仅是戏剧,更是学生心灵疏导和释放的途径。课程让学生放眼看世界,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并通过戏剧表演实现价值观的提升。

      长宁区教育学院吕洪波院长将《教育剧场》课程10年探索实践的成功归因于这门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有着极强的推广和借鉴意义,与之伴行的课题研究持续有效推动着课程的教学实践。

       最后主持人冯明主任用四个“感”总结了今天的交流活动,一个好的课题研究应有“高级感”(即有一定的价值观支持,体现育人理念)、“设计感”(即不断实践创新,持续优化)、“摩擦感”(即了解学生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和“渗透感”(即产生新的育人文化,形成辐射效应)。

1.jpg

2.jpg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