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女中是一所有着深厚“姐妹情谊”的学校,学妹对学姐信赖与仰慕,学姐对学妹引领与提携。学校团委学生会推出“她说——校友采访札记”板块。将在未来一年陆续推送在校学妹对毕业学姐的采访纪实,陆续记叙毕业30年,50年来学姐的成长故事,也诉说市三精神的代代传承。
汤旻利学姐自市三高中毕业后在国内完成了她的本科及硕士学业,之后又分别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半额奖学金、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法学院全额奖学金,赴英美两国攻读法学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也曾为伦敦当地顶尖商事大律师事务所(barrister chambers)长期客座律师。
在海外学习、工作数年后,她选择回到故土上海,现为一名专业从事商事争议解决的资深律师,擅长处理各类涉外商事纠纷、国际仲裁案件。
在2021.10.6,我怀着兴奋忐忑的心情对汤旻利学姐进行了一次线上采访。学姐人很清瘦,头发柔顺地披在肩上,优雅知性。在这一个多小时的对话中,我被学姐那种清晰的思维和利落的言语所吸引,也感受到了没有距离感的一种教导。
市三校园轻松愉快的氛围吸引了学姐,而当年英语老师注重原版文章阅读给学姐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联想到了现在市三仍然在坚持英语教学传统,包括阅读SSP(学生报)以及口语上的训练,我想这便是市三教师之间的一种传承吧。
在被问及喜爱的学科时,学姐毫不犹豫选择了生物,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她遇到了周老师,除了课本的教学,还介绍了很多课余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姐的兴趣。学姐欢快的语调中处处都流露出对那份独属于她的轻松自在的高中回忆的怀念。
“ 从热爱生物的理科女孩,
迈向了事业有成的律师
学姐对学习的内涵有她独到的见解:“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过程以及你的思维方式本身,实际上是你踏入工作之前、这么多年在学校里面学到的并真正一辈子受益的东西。理科生给我带来的思维是更加注重逻辑性,更加注重一步一步的说理、推导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在法律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也是作为一个好的律师的一个基础。”
学习到的知识点都是具象化的外在,而真正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这个内核,这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最终会内化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我觉得整个学习过程中你永远要更加注重你内核性的东西的一个积累和提升,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的学科里面他都是相通的,所以如果你的工作或者你的发展之间的这个内核性的东西是相似的话,那即使是跨学科你也不会觉得很难。” 学姐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
学姐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次她和同事聊天时,当同事知道她毕业于市三时就提及市三的女生似乎都给人一种相似的气质,显得独立又优雅。那时的她才突然发现市三对她气质的影响是会显露在身上的,尽管并没有去刻意地去追求“独立、能干、关爱、优雅”的育人目标,但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内在涵养总会在不经意间反映在外在上。
学姐将学生时期称为一块海绵,它形象表现了我们在市三的岁月里汲取到的养分,都会在日后慢慢释放出来。学姐特别提到:
岁月带给你的那一份自信和从容,实际上就来自于你之前所有学习过的东西,所有看到过的事情,所有接触过的人,所有读过的书。
谈到兴趣爱好,书法绘画的基础已经融入到学姐的整个人之中,并演变成一种审美偏好,表现为日常的衣品、拍照时的构图、工作文件的排版等与美学挂钩的事,这是一种年龄与岁月带来的沉淀。
“在国外你的盾牌是来自你背后的祖国与故土。祖国的强大、故土的繁荣,都让我在海外有更多的自信,但同时我也知道我自己以及我们国家和城市的短板在哪里。我觉得一个真正自信的人是可以非常平和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不足的,而一个真正的大国的风范就是不仅有非常强的一个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会正视并解决自身的短板而不是刻意避而不谈。”
在国外的学习经历让学姐更深入地了解了很多,可以在平等的同维度上与国外进行交流;而同时也可以建立起跨文化的桥梁,来消除双方不必要的误解,促进沟通。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律师的风采,也体现了像学姐一样的更多女性对社会的贡献。
对母校的祝福
学姐寄语
学姐希望学校可以将传承与创新结合在一起,发扬市三精神,也顺应时代接受挑战。
学姐也表达了对学妹的期望,希望我们可以享受在市三的时光,扎实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凭专业、凭实力说话,不要产生以男女平等为借口而寄希望于社会给予女性以优待的错误想法。
曾经的她是个有些许瘦弱的小女孩,在绚烂的花灯下走过市三的大门,去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如今的她也会羡慕在绿树荫下穿着水手服肆意打闹的学妹们。
市三的育人精神成就了代代学子,代代学子的风采成就了市三的百年底蕴。市三为每一位普通女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提升能力的舞台,我们要把握机会,不吝啬每一份努力,向着充满未知和挑战的未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