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学生会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团委学生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E. Frankl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2-04-06 09:26:53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620

我们现在所经历着的疫情充满着未知、不确定,本期微信,心理老师希望通过意义治疗创始人Frankl的人生经历及其思想观点的介绍,帮助大家积极面对人生,找寻人生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奥地利心理学家Viktor Emil Frankl的前半生命运多舛:战争中他的全家因犹太人身份被关入集中营,受到非人的对待,仅他一人幸存(他的妹妹因移居国外免于受难)。他将自己个人经历与精神医学的学术背景结合,开创了西方心理治疗重要流派之一——意义治疗,帮助自己和他人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1905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有兄妹各1人。(中为Viktor

PROFILE

1923年中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关于心理学的哲学思考”。

193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40 担任维也纳唯一收治犹太人的Rothschild医院的精神科主任,期间冒生命危险出具健康证明让众多患者免于受死。

1942年与父母及妻子被遣送到捷克特雷津犹太隔离区,父亲在一年后因生活恶劣病逝。

1944年同母亲及妻子被转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并分散。本人后被转送至达豪集中营,在此染上伤寒。为避免晚上一觉不起,他把集中营经历用各种速记符号写在日常冒险收集的纸片上,以此让自己保持清醒,以及期待日后可以真正成文。

19458月从集中营中被解救,回到维也纳,并获知母亲、哥哥、妻子均未幸存。当时,他唯一在世的亲人只剩下已移居国外的妹妹一人。

1946 起担任维也纳市立医院精神科主任达25年,并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任教。

9天内整理完成了《一个心理学家的集中营体验》书稿,并在同年出版。

该书日后以《活出生命的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为名不断在全球各地再版,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超过1200万册,感动千千万万的读者。

1947 年与第二任妻子Eleonore成婚,相伴终生;同年12月女儿出生。

1948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起升任维也纳大学教授。

Frankl开创了西方心理治疗重要流派之一——意义治疗。

他是奥地利精神医师学会创立者和首任主席,出版多部叙述生命经验及学说的著作

199792日因病辞世,走完92年超越炼狱般痛苦,活出极富光彩的人生。

Frankl始终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他是灵魂画手,这是他在不同时期的两幅自画像。

1967年,55岁时登山攀岩的矫健身姿,这一爱好他保持到80岁。另外他在67岁时学习驾驶飞机并获到了飞行执照。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记载了作者在集中营中的经历。“没有那屡经描绘而其实不太有人相信的大恐怖,有的只是多如牛毛、层出不穷的小折磨”,包括为了家人放弃逃离战乱的国度、失去了自己心血的手稿、在集中营中与难友患难与共等片段,也记录了在这样痛苦经历中探寻和活出生命意义,在此分享他的洞见。

生命的意义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真正重要的不是我们对人生有何指望,而是人生对我们有何指望。我们不该继续追问生命有何意义,而该认清自已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生命的追问。面对这个追问,我们不能以说话和沉思来答复,而该以正确的行动和作为来答复。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

“我们存在的短暂性决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构成了我们的责任感。因为每样事物的关键点就在于我们知道它是短暂的,所以人必须不断地抉择,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殊天职或使命,而此使命是需要具体地去实现的。他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所以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也只有他具特殊的机遇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赋使命。”

正如Frankl在书中多次引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话:“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我们能以三种不同的途径去发现这意义:(1)动手工作、劳动而有获得感和意义感;(2)体验经历人事物中发现真善美/关爱他人;(3)面对不可避免的磨砺时我们的态度。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

人总有选择的自由,也需要为选择负责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已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一个人若能接受命运及其所附加的一切痛苦,并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则即使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照样有充分的机会去加深他生命的意义,使生命保有坚忍、尊贵与无私的特质……险恶的处境,提供他获致精神价值的机会;这机会,他可以掌握,也可以放弃,但他的取舍,却能够决定他究竟配得上或配不上他所受的苦。”

历经炼狱般痛苦的Frankl依旧看到和活出的生命意义,对你有怎样的感触和启发呢?

微信图片_202207150929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