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德育
相约云端·品味书中百态
发布时间:2022-05-16 19:48:54   发布人:匿名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870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虽然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无法在校园相见,但是在校团委学生会和我校女儿红文学社的带领下,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同学们开展着书籍推荐与阅读笔记分享活动,一起相约云端,共享读书故事。

4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文学社书目推荐

此次读书日活动,我校“女儿红”文学社以微信群聊分享的形式介绍推荐了自己喜欢的书籍与读后的感想。

在学生会与文学社同学们的倡议下,大家积极响应,通过各种线上平台交流经验,分享自己阅读的点滴,即便隔着屏幕也难掩热情。

一份优秀的笔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理解书本的内容,加深我们对其的印象,也便于我们对书籍进行回顾,高二七班的何思源同学向我们展示了她的阅读笔记,精美的排版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萤火虫小巷》是一部描写女性友谊的作品,讲述两位女性从少女时期相识相知到相伴,以及她们之间超越生死、跨越时间的友情和爱。有点像美版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次阅读是在初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梦想闪光的描述和永恒而温馨的友谊,时隔五年,这次疫情期间,我又一次打开这本书,温暖、细腻、真挚的文字扑面而来,仿佛顿时把我带回了初中阅读它时的场景,我也发现了很多当时被忽略的细节,引发了我对友谊的更多思考。我想不断阅读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阅读让我们常常“看见”,常常思考,懂得理解和倾听,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高二(3)班李嘉怡

"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穆斯林的葬礼》中,一扇神秘而又沉重的博雅宅大门隔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另一个是月的世界。作者霍达通过展现古宅中,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人生历程,用独特的文化叙述方式,让我体会到回族人民在"人生的舞台上,悲剧,喜剧,轮番演出,不舍昼夜,无尽无休……""演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在个人命运,家族命运,国家命运面前,一个普通人所肩负的重任与不易,一个普通生命的倔强和脆弱的并存,令我反复思考实现个人价值与肩负时代使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主角韩新月的人生故事中,我明白为之目标而不断努力,付诸真心而奋斗的必要性;从韩梁两家交织交错的命运轨迹中,我体会到了浓重的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思想给那时无辜的人们造成的悲欢。该书穿插的描写手法,让看似平行的两条故事线在一个个矛盾中不断交汇,发人深省,引导我走入更深的穆斯林文化背景。

高二(7)班戴思桐

《唐诗为镜照汗青》这本书以唐太宗开始,用故事,作品,典故串联出了大唐诗歌之美。风趣而自然的语言,带我遇见了那个充满艺术风气的盛世大唐。

历经千年的洗礼,那些诗词仍旧熠熠生辉。绳子串起了全唐的诗人,离不开主线,纵观全唐。《唐诗为镜照汗青》是一本任何时候都能翻看的书,是一场美轮美奂的唐诗之旅,是诗与故事交错而成的画卷。

翻看《唐诗为镜照汗青》都如同遇见了不同的自己。青春像是成长的代名词,时间留下的是沉淀的力量。每当我翻开《唐诗为镜照汗青》,再次领略诗的美,诗人们有趣的故事与历史带我走进那个诗意的大唐梦里。

我想,与诗,与时,与自己共勉的日子,无论怎样,都可以让自己成为不同时期更好的自己。

高二(7)班 闻姝涵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塑造了一个具有悲剧意味的人物。触犯了神灵的西西弗清醒地知道推石头的努力毫无意义,他虽然无法改变被施加的荒谬命运,却能以严肃的乐观主义尊重生命,创造存在。在西西弗的身上,我了解到: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个体的惩罚,生活的馈赠往往隐含于看似无意义的苦役中。无力挣脱现实的人,同样身处于相似的困境,但无论受限多少,人们也至少会有行动的自由。躯体是不可或缺的镣铐,但灵魂的无垠不应庸然自缚。当一个英雄去深思和探求生活的意义的时候,一切空无的傀儡便会黯然失声。在这沉默的世界里,我们仍然是生活的主宰,面对看似荒诞的现实,我们的努力永不止息,执着的勇气和希望是认识自己,认识黑夜的不可或缺的力量。西西弗永远行进,而巨石仍然在滚动,生命的价值亦永无止境。

高二(7)班 孙磊

我最近读了《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主要讲了各类防疫工作者发现、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故事。作者用看似平铺直叙的方式将与埃博拉病毒和病人近距离接触描写的栩栩如生,让人感到惊心动魄,我们不得不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因为如此小而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却可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生物——人类的狩猎者。它们潜伏,然后爆发,最后带来灾难和毁灭。看到这些固然会使人不寒而栗,但是书中对于人类和病毒的生存关系却值得探讨。事实上,人类也像是寄生在地球上的病毒。当人类对热带生物圈的破坏日益严重,病毒就走出这个生态系统,在人类中波浪式传播。我们的大自然或许不喜欢容纳50亿人类,因此启动了自己的“免疫系统”,以期望达到平衡。这警醒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警醒人类无论有多么智慧,我们的科技发展到多么高的程度,也要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高二(7)班 葛书睿

我最喜欢的书是余华先生的《活着》。

在小说中,随着老福贵的新生活蜂拥而来的现实人物都在诉说着丑陋和险恶,在大时代背景的社会生活变化下,老福贵和他的家人都经历了很多苦难,最后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了,只留下他和一个老牛。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目睹了每一位亲人的逝去。这个世界都是不公正的,他们剥夺了老福贵一切的依靠,但老福贵却仍友善地对待这个世界,并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而生活着。

“活着”这一词汇在我心中饱含了动力,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在活着整个过程中经受着数不清的故事,无论是非好的坏的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看待,这是生活交给我们的重要责任,我们既然担当起这种重要责任,就应当竭尽全心去战胜生活中的磨难,把生活做成自己的模样。活着自身就很困难,但我们不得不艰苦的生存,就是因为艰苦,活着才更有深刻的含义。未有比活着更困难的事,也未有比活着更伟大的事。《活着》中福贵"头发人送黑发人"的苦难事迹,更是真正反映了活着的真正含义。

高二(7)班 苏筱晰

我推荐的书籍是《桃话红楼》。从书名上看便可看出这是一本围绕我国四大名著 《红楼梦》 展开的书籍。而不同于市面上众人所熟知的《蒋勋说紅楼梦》 等解读书目,这本书籍则是在帮助我们理解书中丰富多样的人物的行为、言语、心理的同时,从中总结出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抑或是在社交方面的小技巧,可以说是现代“社恐”的“工作手册”。

《桃话红楼》其实是作者在偶然一次重读《红楼梦》时发现刘姥姥的个人魅力后,写下了一篇分析刘姥姥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的文章,而后走红网络受到读者追捧。于是作者开始深挖《红楼梦》那些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和细节面,写下了这本带领读者深入浅出读懂《红楼梦》的书。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便也是对于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解析,作者从刘姥姥的几次出场、事件来分析,总结了初次见面以及有事相求时的技巧,可谓是十分有现实意义。

高二(3)班 张雅惠

一本好书犹如一个朋友,伴你经历风雨,伴你一路成长,一路净化你的心灵,读一 本好书,交一个朋友。

疫情限制了本次活动的展开形式,但却并没有限制同学们以书为师、相互分享的饱满热情。在恢复正常教学活动之后,文学社以及校团委学生会的同学更会努力开展“读书漂流瓶、线下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书籍交流活动,使浓厚的读书氛围充斥在市三校园的角角落落。

希望通过这次的云端读书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爱上阅读,肆意地遨游在书籍的海洋中。

微信图片_20220712195034.png

微信图片_202207121950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