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下午,全球知名的课堂对话与教学探究领域专家、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Sara Hennessy,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研究员纪颖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石雨晨副教授,共同莅临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与我校外语教研组开启了一场关于数智赋能英语课堂教学的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
在此次别开生面的国际教学交流活动中,我校王琪老师以以一堂聚焦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英语课,结合数字化及多媒体技术运用,展示了我校在英语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实力。
在AI高品质课堂分析实验室里,王琪老师以《英语》上教版必修第三册第四单元Travellers’ Tales中Cultural Focus板块阅读语篇The History of Route 66为教学文本,以时间线为脉络,引导学生探究美国66号公路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课堂上,王琪老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包括“数字人”对话、AI图片生成、AI信息检索、多媒体音视频播放等,通过一系列递进式的学习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课本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承载着中国人文历史意义的重要道路。不仅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掌握了课本教学内容,更在头脑风暴和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了文化认知水平和辩证思维能力。
课后,我校潘敬芳校长对来访学者介绍了市三女中在数智赋能教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构建智慧课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课堂上,学生们可以随时通过智能终端分享观点、参与讨论,教师也能根据实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实现 “以学定教”。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Sara Hennessy和研究员纪颖博士对王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她们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教学活动设计,高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是一堂非常“engaging”的英语课。同时,她们对于课堂中使用的“数字人”技术给予高度肯定,“数字人”的对话形象化地突出了教学任务,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语言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和强有力的支撑,是数字赋能英语教学的重要体现。
最后,华东师范大学石雨晨副教授就课堂分析、教师培训以及教师探究等方向展开了深入交流,结合剑桥大学教师研究交流中心(Camtree)在研发系统的师训材料和支持教师自主探究等方面的先进性、引领性与专业性,为未来的数字赋能外语教学发展提供灵感与建议。